半岛方向凌晨传来枪响,韩国军方不装了,美国也做好了最坏准备,发布紧急全球召集令真正实盘配资,要有大事发生?
据韩联社报道, 9 月 26 日凌晨,朝鲜一艘商船闯进韩国白翎岛附近 “北方界线” 以南,韩军当场警告射击,商船随后驶离;
几乎同一时间,美国 “战争部长” 赫格塞思发令,让全球美军将领下周去弗吉尼亚州匡提科开会,但会议内容半个字都没透露。
24小时之内,韩军警告射击,美军紧急召集令,这两大异动到底意味着什么?
其实这两件事看似无关,实则是东北亚博弈的 “连环扣”,不是谁突然发难,而是三方试探、回应堆出来的结果。
先看半岛这场 “南线枪响”。
很多人没注意,8 月就有伏笔。当时朝鲜在边境施工,韩军直接开枪警告,朝鲜之后还发了强硬声明。
这么算下来,这次商船越界,更像朝鲜在 “摸底”,想看看边境紧张后,韩军到底会怎么接招。
本身“北方界线” 就是笔糊涂账,韩国自己划的,朝鲜从来不认,过去几十年越界事件不少,大多是 “点到为止”。
但这次韩军不一样,从发现船到开枪才 27 分钟,为啥这么迅速就开枪了呢?
看看韩国民调就懂了,62% 民众担心边境安全,李在明政府的安保支持率一直往下掉。
这么想来,快速强硬回应,说不定是想借这事拉一波支持率。
再加上美国这段时间对该地区没以前上心,韩国可能是担心自己“失宠”,所以需要用强硬表忠心,避免被美国边缘化。
至于美国的 “全球召集令”。
乍一看,会觉得这就是常规会议,但仔细观察参会名单就会发现不对劲,六大战区司令、各军种参谋长全到齐,今年头一次有这个规模。
更巧的是时间,和韩朝摩擦几乎同步发生,未必真的是偶然。
毕竟今年以来,美国防长,或者说“战争部长”赫格塞思的动作很有意思。
2 月,他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和五个将军一起开了;
5 月,下令“砍掉” 20% 四星军官,国民警卫队将军至少砍 20%,全军将级军官再额外砍 10%;
8 月,五角大楼情报头头和两个高级指挥官也被解雇了。
半年三次大动作,真就只是简单的 “人事调整”?
结合五角大楼的新国防战略看,答案就很清楚了,新战略要把 “国土防御” 当首要任务,以前美军一直盯着 “印太扩张”。
这么一来,赫格塞思大规模换将,基本就是在为新战略清路了。
因为新战略要落地,得有认同的人来干,清理旧部、换新人,这在战略转型里很常见。
那这次召集将领,和新战略又有啥关系呢?
一方面,半岛突然升温,可能会打乱美军在“印太”的部署。
要孩子的,8月,美日韩刚搞完 “乙支自由护盾” 军演,9 月又举行了 “自由之刃 - 25” 军演,要是半岛出岔子,之前的计划可能全要改。这个召集全球美军将领,大概率是要评估影响、重新协调。
另一方面,赫格塞思半年换了这么多高级将领,新人不一定能应对突发情况。
半岛局势变得快,要是指挥衔接出问题,很可能错过时机。所以他说不定想借着这次紧张局势,检验下新团队的反应能力。
而且我们要看到,以前美军在“印太”地区靠 “前沿部署” 刷存在感,比如在韩日基地常年驻军。
但新战略要转向 “国土防御”,意味着美军可能要减少全球分散部署,把资源收回来保本土。可这样一来,“印太”同盟要怎么稳住?半岛的紧张局势,刚好成了 “粘合剂”。
韩军对朝鲜商船强硬,等于向美国表决心 “会配合”。
而且美日韩刚结束的 “自由之刃 - 25” 军演,第一次加了太空、电子战协同,三国情报共享效率比 2024 年高了 35%。
这意味着,美国正在逐步把防务责任推给日韩自己,美国则好腾手落实 “国土防御”战略。
但这里还有个变数,那就是朝鲜的反应。
在韩国“打响第一枪”之后,韩国到底会如何应对?要是他们选择加强边境部署、搞导弹试射,美军的计划又会不会被打乱呢?
这些都是美国需要考虑的问题,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大事要发生,只能说明美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毕竟国际局势变幻莫测。
过去半岛在 “北方界线” 的对峙,大多停在 “警告” 阶段,没真爆发过大规模冲突。
美军召集令虽急,但议程没公开,说不定只是常规评估,不一定和半岛直接挂钩。
当然,这不是百分之百的答案,只要美日韩同盟靠近,军事协同越多,第三方斡旋的空间就越小,一旦发生小摩擦,而且还没人调解,局势会不会升级就不好说了。
所以接下来一周很关键。
朝鲜的回应,美军的新信号,这些都能定下半岛接下来的走向。
东北亚安全这盘棋,从来不是某一方能说了算的。
要是都想着靠强硬达目的,很容易陷入 “你硬我更硬” 的循环。现在最该琢磨的事,或许是怎么保持克制,别因为一次误判捅出大篓子。
京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